在中国能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蓝图指引下,中国能建天津电建树立“精益即增效”核心价值观,以精益铸魂、借数智赋能,构建起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,用一系列创新实践,在能源建设领域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。
长期以来,天津电建以“缔造精品、以义求利”为核心理念,精益打造业务条块,通过供应链创新、属地化培育与技术突破,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成效显著,绿色建造加速推进,数智赋能作用突出,融合协同实现突破,全链条价值创造体系稳步推进。
精益,是追求高质量、高效率、低成本的极致统一。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双重内陆国,在锡尔河二期电站项目物流运输方面存在诸多难点,为此,一套融合“标准化、数字化、属地化、绿色化”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应运而生。针对物流难题,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公路+公路“顺丰快递”模式和公路+铁路“批量送达”模式,搭建现场保税区,探索出“落货+清关+使用”的运转流程,将本地的“一车一清”变为“一片一清”,公路运输的平均成本几乎与铁路运输成本相等,创造了20天内清空新疆口岸5000吨货物的纪录,清关效率提升40%,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物资供应;针对属地焊工短缺的问题,项目团队启动“焊接星火计划”,系统培训属地技工120人,持证率达到85%,人均工作效率提升2倍,实现了从“技能输出”到“能力共建”的跨越。
作为全国高温高压管道“领头羊”,天津电建通过“工艺革新+智能升级”双轮驱动,产品质效实现迭代升级。浙江三澳核电钢结构项目采用五轴联动切割技术,将零件加工误差精确控制在0.3毫米以内,焊缝一次合格率高达99.7%;出口钢结构项目凭借EN1090认证优势成功打入欧洲市场,年创汇超2亿元;2025年新研发应用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管道技术,使火电项目单位千瓦造价降低7.3%,彰显了“中国智造”的硬核实力。
推进精益化管理,要在每一个项目上践行“毫米级”标准,在每一份资源上追求“百分百”价值。天津电建深化精益管理赋能项目履约,以数智技术为支撑,实现从施工精度到建设高效的全面突破。
天津蓟州盘山电厂1号机组改造现场,“绣花式”施工是独特的风景线。作为国内首个燃煤机组整机拆改项目,项目团队创新应用BIM+GIS数字孪生技术,对已运行28年的老旧机组进行三维扫描建模,累计处理数据超1200GB,将锅炉钢结构加固精度严格控制在2毫米内;通过“动态施工日历”优化管理,项目团队仅用221天就完成了2万吨设备的拆除与重建工作,较计划提前18天。改造后,机组供电煤耗从323克/千瓦时降至278克/千瓦时,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.6万吨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提升。
在甘肃庆阳换流站,天津电建打造了智能建造的新范式。项目团队参与研发的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打破国外垄断,切换响应时间缩短至30毫秒,每年可减少故障损失超千万元。这套“心脏+大脑”的国产方案,使设备采购周期从4个月压缩至45天,为特高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“中国芯”。
综合运用数智化、标准化、穿透式等手段,全流程、全环节、全要素推进管理体系升级,天津电建通过机制创新、技术赋能与模式优化,构建全维度风险防控体系,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重保障。
在河北唐山重卡换电项目的安全管理手册上,清晰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:90座换电站、620公里线个区县布点。面对分散的作业场景,项目创新实施“分组对接+全员履责”机制,在每个场站设置巡查记录手册,建立起“隐患排查-整改验证-记录留痕”的闭环管理体系;针对曹妃甸填海区域的特殊地质条件,项目采用“地质雷达扫描+水泥土搅拌桩加固”组合方案,使地基处理合格率达到100%;智慧工地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,实时监控边坡位移、塔吊倾斜等风险点,实现连续400天零安全事故。项目团队还攻克了“海绵土加固”“临时道路快速建造”等技术难题,将重卡的换电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2.5分钟,项目配套的光伏组件生产线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,创造就业岗位千余个,成为“交能融合”的样板工程。
财务风险管控同样彰显精益智慧。河北尚义400兆瓦光伏项目创新“指标撬动EPC”模式,通过“绿色基金+银团贷款”组合融资,使资金成本大大降低。天津电建建立全周期现金流监控平台,动态跟踪152个收支节点,项目IRR(内部收益率)提升至8.7%;配套的储能系统通过峰谷套利,年收益显著增加,成为天津电建“投资-建设-运营”一体化成功典范。
2025年上半年,从甘肃庆阳换流站的“大国重器”到乌兹别克斯坦的“丝路明珠”,从唐山重卡换电的“绿色动脉”到盘山电厂的“涅槃重生”,天津电建将精益基因注入企业血脉,向着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坚定前行,在能源革命浪潮中书写更多“津彩”篇章,为中国能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“天津力量”。(来源:中国能建天津电建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888集团官网入口